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基层治理中心小散配资,“磁灶镇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”的标识格外醒目。这个由晋江市总工会指导设立的服务站点,正通过一站式维权服务新模式,为职工合法权益构筑起高效防护网。
晋江市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中心设立的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小散配资。(晋江市总工会 供图)
快速响应解民忧。近段时间,32名工人来磁灶镇政府工作窗口反映,他们在某一陶瓷厂上班被拖欠工资。在磁灶镇劳动部门、下村干部、磁灶镇工会援助律师的联动处置下,仅用一个月时间,不仅帮助这32名工人,更为全厂职工成功追回全部欠薪。这个案例生动展现了工会法律服务站的快速响应机制——通过整合行政、司法、工会三方力量,实现劳动争议的源头化解。
多元服务显实效。为不断提升职工的法律认知水平,确保职工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,工作站采取“律师坐班+专项服务”的运作模式,设立常态化咨询窗口,覆盖劳动争议、工伤待遇、劳务合同等五大类诉求;建立“受理—调解—跟进—反馈”闭环机制,推动多数纠纷通过协商调解化解;针对物流、外卖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精准普法;提供法律援助,目前受理的两起案件涉案金额达10万元,其中一起已成功调解。
体系构建创示范。磁灶镇的实践是晋江市维权服务网络建设的缩影。目前,全市已在陈埭镇、晋江经济开发区、东石镇、晋江市职工服务中心、市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中心等6个试点建成标准化服务站,均配备专职律师和调解员,集法律咨询、调解仲裁、援助服务于一体,让职工群众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,无需多头奔走,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、便捷、暖心的维权服务,实现了劳动争议“小事不出镇、大事不出市”的治理目标。
今年以来,晋江市总工会主动建立健全“工会枫桥”机制,构建多层次、全方位的职工法律维权服务体系。截至2025年8月5日小散配资,该站已累计接待职工咨询242人次,成功调解劳动纠纷96件,为189名职工追回欠薪约70万元。下一步,晋江市总工会还将联合人社局、司法局等部门,在全市各镇街全面推广服务站建设,通过健全多元处理体系、优化“家门口”服务机制,持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,让更多职工享受到“零距离”维权服务。(陈晓玲)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